开天立极

齊榮
2020-10-19


开天立极

混沌未启,阴阳一体,盘古开天,清升浊降。

奠基人文,建极时空,分别阴阳,盘古开今。

无限运动变化是宇宙的永恒,规律法则是对无限运动变化的事物进行静止化处理而升级为理论思考的思想精华。当人类社会还处于懵懂无知的时候,需要一位启蒙的智者来启蒙,这位启蒙的智者就是开天辟地之人,盘古就是这位启蒙的智者,他奠基人文,建极时空,分别阴阳,奠基文明。


盘古开天,开的是历史时势之天,开的是人文之天,建立的是天地秩序之天。

盘古开天建极确立的是天地时空,天地空间。三国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天地分开以前,天和地是混混沌沌的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其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生长在天地中间,一天之中有无数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量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上升得非常非常高,地下沉得非常非常厚,盘古也生长得非常非常高大。


这一则神话,仅只作为神话来看待,他只是人云亦云的传说,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根本不值得一顾。但从天地的本质,人类文明诞生的起源来看,盘古开天却是真真切切的把天地时空的起源说得清清楚楚,盘古开天,开自然物理之天不可能,确立天地时空,建极人伦恰恰是真真实实,真真切切的字字真言。人类从蛮荒走来,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必然经历了一番漫长的观察和观测,从而把不确定的变为确定的,把无法预测的变为客观可测的,这就是天地时空的确立。


易以天地准,《易经》所讲述论述的天地时空与盘古开天辟地所论述讲述的“天地浑沌如鸡子”一脉相承。所以《易经》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言论。《周易正义》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意思说的是:《易经》所阐述的理论体系有个大的极限,这个大的极限是指以北极为中心来建立的时空极限。这个大的极限生于两相匹配的阴阳,阴阳生于干支所纪的日月,干支所纪的日月生于四时,四时生于五行,五行生于十二月,十二月生于二十四节气。


太极有限,宇宙无极这是华夏先祖自古就有明确的思考和认识的。《管子》说:“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是万物生存的空间,万物被天地橐,宇宙是更大的空间,天地又被宇宙橐(宙合的合同宇,表达的空间之义)。换句话来说,管子说得就是:“天地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包裹着天地,天地又包裹着万物。”


于此,展开的是时空两线的论述,无限时空和有限时空。宇宙,无限时空,天地,有限时空。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无限,无法确定空间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面对这样一个无限的时空,要观察测量、记录天象,制定历法就需要界定一个有限的时空,这个有限的时空就是时至今时今日还仍在使用的赤道天球坐标系——浑天理论体系。


盘古开天与浑天理论体系异曲同工,盘古开天的天地时空与易以天地准的天地时空同属于一个内容,这个内容体系就是华夏先祖天文观测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浑天理论体系界定的天地时空。浑天理论体系划分的是一个有限的时空,这个有限的时空就是天地空间,这一天地空间以地球为球心,以北天极为北,以南天极为南,以与地球赤道相平的二十八宿为圆形天道圈。


浑天理论体系就是把天地假象成一枚鸡卵,这一枚假象的鸡卵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鸡卵,你看像不像?是不是同一个理论思考?

张衡《浑天仪注》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复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常见不隐。南极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天转如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赤道横带,天之腹。……横带者,东西周围天之腰也。”


意思是说:天地这个整体的时空就象一枚鸡卵,假想的天球就象鸡卵的外壳,天将地包裹在其中,日月五星附丽其中,运行有一定的轨道,地体就象鸡卵中的黄,孤居于天之中心,天如车轮在运行,圆转得没有开端没有终点,其形状混混沌沌,所以称为浑天。赤道是腰带,天的肚腑,从东到西将天围腰拦截。

《灵宪》:“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而皇极有逌建也,枢运有逌稽也。……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彁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为庬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而经纬之。”


远古圣贤,推步天体运行的轨迹,确定天地运行极心,端正仪表,定出周天度数。推论出天地开始化生生成的状态是浑浑沌沌的气团,这气团运转了很久很久,元气开始剖判分离,清轻的气发散上升为天,重浊的有形质的物质下降凝聚成地。天的气体为阳,明亮而且运动不止;地体之内的气为阴,幽暗而且相对静止,运行于地体之内。‘动’以运行施布,‘静’以和合化育,阴阳之气交接和合化生四时,四时变化化生化灭天地间万物。在天成象,在天有天象、星象、气象的变化,在地成形,在地有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的寒暑往来。天有九个方位,地有九个区域;天有日月星三辰;地有南极、北极、赤道三形;因此,才有天的象可以观测,才有形状可以测度。从此,圣达贤能的人便以此为纲纪来经纬天地。


混沌未启,阴阳一体,盘古开天,清升浊降。天地开辟,时空定立,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于此阴阳划分。自此也才有:地气上升为阳,天气下降为阴,天地之气交接和合化育生成万物。所以也才有《吕氏春秋》:“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才有《管子·内业》:“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才有《荀子·礼论篇》:“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才有《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才有等等诸多与盘古开天辟地清升浊降言论相一致的内容。


时空已定,天地已分,阴阳以立,混沌自然不在,所以有倏、忽开浑沌七窍,七窍开浑沌死。浑沌开辟,浑沌已开辟七窍,是不是就是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时空确立、阴阳划分,所以后世的子孙、贤人便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新的理论阐发,经天纬地,因此也才有《太史公自序》的“维昔黄帝,法则天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至此,盘古开天,划分阴阳,建极时空的理论思考是不是可以与易以天地准的“易有太极”合二为一,合为一体,成为我们之后再来阐发言说的理论内容。

或许正是因为开天之祖仰观俯察,定立时空,分别阴阳,奠基文明,所以后世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易学理论体系,无不由此来展开。然而由于后世文脉传承的缘故,一体整体化的华夏文明被阉割断裂为诸多碎片,导致很多学易、学医之人无法理解,无法明白盘古开天辟地的真实内核。也因此,盘古开天辟地之论说,才成为人云亦云而无法解说、解释说明传说神话。


盘古生于天地之间,作为继往开来的开天之祖,他确定了天地时空,给天地命名,划分天地阴阳,算不算是开天辟地古往今来的第一圣事?这样的开天辟地算不算是跨越千年,链接当下的纽带?


阅读35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