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道德经》的一场邂逅━━《道德经云中歌》的前世今生
齊榮
甲辰戊辰丁卯
三月廿五
2024年5月3日
我与《道德经》的一场邂逅,仿佛是一段早已注定的缘分。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我从未预料过会与之产生如此深厚的交集。
我曾设想过探讨诸多不同的主题,但讲解《道德经》这一选项,却从未进入我的考虑范围。毕竟,这部典籍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无数的变迁,其中不乏因历史原因或人为篡改而出现的种种矛盾和漏洞。要深入剖析这部经典,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厘清这些问题,更需要严谨的考证和研究。这是一项既费心又费力,而且耗时良久的任务,看似并不那么吸引人。
然而,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心路历程,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选择公开讲述其内容。这也算是我对《道德经》那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做出了一个转身回首的回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喜欢《道德经》的朋友一个不一样的思考和启迪。
一、缘起年少,与《道德经》的不解之缘
年少时期,《道德经》便如同一缕和煦的阳光,悄无声息地洒进了我的生活。它轻柔地为我撩开了世界的面纱,让我窥见了生命的真谛。在我求知的旅途中,它又如同一盏柔和的指路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每当我轻轻翻开这本古籍,仿佛都能够聆听到那娓娓道来的千古圣者之音,感受到他们深邃而智慧的天籁。这些就如同春风化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并引领我逐步深入探索,为我铺设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学习之旅。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我翻阅了柯云路的著作《大气功师》。书中精心引用了《道德经》的某些章节,并别出心裁地从人体气功学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读。出于好奇,我反复吟诵这些被引述的文字。尽管初次接触时我并未能完全领会其深层含义,但那些优美的文辞和简练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如果说一些朋友是因为别人推荐而进行学习的,那我这种对于《道德经》的学习则完全属于一种浪漫的邂逅,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美好相见。并非刻意的规划,也非特意的安排,只是因为遇见了,便喜欢上了,从此便爱不释手,也不愿离开。
这次与《道德经》的偶然邂逅,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引领我踏上了一段对《道德经》的深入探索之旅。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会翻开这本古老的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道德经》的内容变得了如指掌,不仅熟读了经文,还深入研究了各种注解和阐释。为了满足对该内容的探索欲望,还购买了多个版本的《道德经》。
每当我翻开这本古老经典,总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尽管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其中的文辞有时显得晦涩难懂,甚至有些内容需要绞尽脑汁去思考,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的研究热情,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其中的内容,感受老子的思想独特之处。
正因对《道德经》有了比*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也时常会引用其中的一些文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认为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朋友们觉得我的思考方式和言行举止都透露出道家思想的影子。但我想说,尽管我对《道德经》、《庄子》、《黄帝内经》等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的思考并不局限于任何一家学派,同时我也不喜欢别人给我贴上任何一家的标签。
在我的学习旅程中,无论是儒、法,还是兵、医等思想都为我打开了不同的视野。我也一直认为,诸子百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而道家、儒家、法家只不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在不同思想中寻找共鸣和启示,以更深刻地理解古典经学和诸子百家的丰富内涵。
回顾与《道德经》的邂逅,我深感庆幸。它为我打开了另一道通向智慧的大门,让我在探索中国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尽管我曾被误认为是道家人士,但我的思考从未被局限。我坚信只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局限于某一家学派或是某一个内容。
二、《道德经》的疑惑与《道德经云中歌》的诞生
自从我年少时期与《道德经》相遇,《道德经》就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灵土壤中。在其中,我有过探索的喜悦,也有难以理解的困惑。每当我翻开那薄薄的纸页,一个巨大的问号总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何这部仅仅五千字的古籍,会被细分为八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极为简短,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随着我对《道德经》研究的深入,这个困惑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我惊讶地发现,除了章节划分的谜团,经典中的断句也存在诸多争议。这些微妙的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经文的准确理解,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这部古老经典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我开始扩大阅读范围,探寻各种版本的《道德经》和相关研究资料。值得高兴的是,竟然真的有跟我思考一致的《道德经》版本存在,其内容编排和我的思考不谋而合:这个版本只对《道德经》进行了分卷,而没有进行过于细致的分章,它将《道德经》整体划分为六卷。这种别具一格的编排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我看到了《道德经》的另一种解读可能。
受这本六卷本《道德经》的深刻启发,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有机会深入剖析并讲述《道德经》,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结构进行一次调整。我渴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部古老的经典,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轻松而快速地领略其中的深邃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和期望,《道德经云中歌》的初步构思和框架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道德经云中歌》的创作过程中,我致力于采用一种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来阐述《道德经》的深奥思想。同时,我也将自己在阅读和研究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融入其中。我衷心希望,《道德经云中歌》不仅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道德经》的精髓,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引导他们走向更加深邃的人生境界。
与《道德经》的这场不期而遇邂逅,以及随后的深入探索之旅,对我个人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宝贵的精神历练和心灵洗礼。它不仅是我不断追寻世界本质、拓宽知识视野的学习之旅,更是我坚守自己人生兴趣和理想的重要体现。而《道德经云中歌》,则可以视为我对这段精神历练和心灵成长的见证与总结。
三、《道德经云中歌》的童话式诞生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我独自坐在窗前,任由思绪飘荡,遨游于天地间。突然,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道德经》的篇章。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两千五百年前的智者老子心灵相通。
虽然老子生活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思考与我们的内心息息相通。他的思想并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陈述,更是我们对天地之理的探寻。他深入思考的是天道、地道、人道的奥秘,探索的是天文、地文、人文的常情常理。无论过去多久,《道德经》的思考依然能穿越时空,跨越永恒,来到当下与我们产生共鸣。
在这个灵感的驱使下,我的脑海中逐渐呈现出了五卷的章节内容。这些内容仿佛与我经常和朋友探讨的“道、德、法、术、器”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思想体系。
老子的智慧并不仅仅是属于过去的遗产,更是一种永恒的思考,关乎人类的普遍问题和追求。他的思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探索世界的道路,也启迪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
这份心灵的解读,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子的思想精髓,也让我有了决心去对现有的《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老子在向我招手,他的声音穿越时空的障碍,清晰地传入我耳中:“孩子,你的思考很对,千古不易的是人心人性人情的人伦。虽然我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但我的理论思考是基于天道、地道、人道而形成的,阐释的是天文、地文、人文。现在,这些思考将与你共鸣。”
这是一个莫名的体验。但在这一个体验发生的同时,我心中的一个想法也出现了,那就是我对老子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敬重,同时还有对《道德经》中一些思考的否定和反思。我甚至还会批判。这个想法冒出的同时,我的大脑中也咯噔一响,仿佛老子的声音又再一次响起:“笨蛋,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在这个事情上纠结呢?你不也经常勉励自己要敢于去做,就算有可能犯一百个错误也可以一往无前。我又不是什么完美无瑕的人,终归也会有忽略的地方。就如你所说,我们即便成不了正面的教材,也可以当一个失败的反面教材,让后来人借鉴我们的错误去成长。”
这番言论仿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我的心灵,让我更加坚定了调整《道德经》的决心。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我对老子的解读,更是天地对我的恩赐,更像是老子跨越时空的鼓励和指引。这份鼓励和指引,将成为我创作的动力,让我能够继续深入探索老子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我的作品中,传递给更多的人。
人生的很多事,其实就是这样的,具有很多的偶然和必然。如果说有一天我会去讲《道德经》原文,这是必然;那么偶然间的灵感爆发,这是老天给我的恩赐,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自有安排。
我并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真正地开讲《道德经》,因为在我所有的规划内容中,《道德经》属于另外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没有具体去规划讲《道德经》,《云中歌》的思考虽然形成了很久,并且有对相应内容的规划,但始终没有展开,我也没有想过要公开其内容。这或许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经过几番思考,选择了公开其内容,只希望能给更多的朋友带来心灵的共鸣,对大家的生活有所促进。
四、“云中寻智,歌中觅道”·“云南的韵味,道德经的智慧”
随着齐榮对《道德经》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五卷内容逐渐完善,标志着代表齐榮独立思考的《道德经》体系已构建完成。每部著作都需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来彰显内涵。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将其命名为《道德经云中歌》。此名不仅蕴含我对《道德经》的思考,还象征智慧如云端歌声,悠扬深远,引人深思。
“云”字对我而言有特殊意义,我是滇东人,“云”让我想起七彩云南的美丽山水、文化和人情。将“云”融入书名,就像带着家乡的温暖美好,分享《道德经》的智慧,希望大家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云南的韵味。
此外,“云”与现代生活也紧密相连。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如无形的云将我们紧密相联。通过“云”,我可轻松分享对《道德经》的思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共感《道德经》的洗礼。这是“云中歌”的另一层含义,象征知识与智慧的共享,如美妙歌声在云端回荡。
另外,我长期从事天文历法教学,并开设了许多相关课程。我也想从天文历法的角度来进行对《道德经》的解读。因此,“云中歌”也代表着在广阔宇宙星河中,我们共唱智慧与真理之歌。
总的来说,我精心挑选了《道德经·云中歌》这个名字,蕴含对家乡的眷恋、对现代科技的感悟及对天文历法的探寻。希望大家在学习时,能从名字中感受到温馨与浪漫,仿佛置身云端歌声中,与古人智慧共鸣,与现代思想交融。
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云中歌》这个名字,并在“云中歌”的旋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启迪。愿这部作品如云端歌声,飘荡心间,引领你走向深邃的思考与智慧之海。
五、《道德经·云中歌》与“道德法术器”的全新解读
在众多解读《道德经》的版本中,《道德经·云中歌》最大的不同便是内容排版。它不同于传统的帛书、通行本,而是按照“道、德、法、术、器”将全书划分为五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领悟老子的思想。
“道”卷作为开篇,主要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和解读。在这一卷中,我们将去思考何为老子笔下的“道”━━它是天地的本源,还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道”卷,我们将一窥老子笔下的“道”,也为理解后续各卷内容打下基础。
“德”卷,阐释了“据于道而成于德”,即“道成德立”,“道生德蓄”。修身养性不仅是对好品质的追求,更是对天地之道的深刻领悟和切实践行。
“法”卷,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和法则。天地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和秩序。此卷,将学习如何观察和理解这些法则,以便更好地适应和遵循它们。人类最初所遵循的并不是今天的规矩条文,而是天道法则。通过了解“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并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术”卷,这一卷将告诉你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器”卷,则是将智慧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器”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更是一种将“道”、“德”、“法”、“术”融为一体的实践方式。通过“器”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前面四卷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由道而德,由德而法,由法而术,由术而器”的层层贯通。
总的来说,《道德经·云中歌》通过“道德法术器”的划分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老子思想解读框架,为热爱《道德经》的朋友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和实践方式。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道德经云中歌》的公开并不是要否定其它版本的《道德经》。相反,我更希望大家能够阅读不同版本,博采众长。我们应该感谢通行本的流传和帛书本的发掘,而不应该立足于某一个内容就去否定其他相应的内容。我们应该以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同时,我们也应该庆幸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可以有更多的《道德经》版本供我们参考。希望将来阅读了解《道德经云中歌》的朋友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如果觉得有用就默默接受并践行、传播相应的理论思想,而不是过分地拔高或贬低它。
六、彩云深有义,道德经中有寄托
我与《道德经》的这场邂逅,宛如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妙旅程。从一开始的困惑到逐渐深入理解,再到如今对《云中歌·道德经》的创作和构思,《道德经》给了我无尽的惊喜。在探索其分章与断句之谜的过程中,我更像是踏上了一场寻宝之旅,在不断的探寻中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这其中所感受到的并不是苦楚,而是一种乐趣,是沉浸于其中的自我陶醉。
《道德经·云中歌》更是这场旅程的高潮。它如同神来之笔,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与感悟,以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老子思想的传承,更是我与之对话的结晶。五卷的章节内容在我脑海中如泉水般涌现,仿佛是天地赐予的灵感。当然,《道德经·云中歌》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新的开启。我相信,《道德经》还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心灵共鸣。
《道德经·云中歌》这个名称对我来说别具一格,蕴含了多重意义,更是我内心的写照。作为滇东人,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云”字便是对故乡的一种寄托。同时,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为象征,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另外,从天文历法的角度来看,“云”也代表着宇宙的广阔与深邃。“云中歌”宛如我在滇东乘风而起,进行一番彩云追月,追星于《道德经》。这过程的喜悦与快乐,更是一种“何人与我云端共舞,道德经中歌声不停”的感触。幸运于人生与《道德经》有缘,可歌可泣。
在《道德经·云中歌》中,我以“道德法术器”为脉络,划分了五卷内容。这一划分方式既是对老子思想的全新解读,也体现了我对这部经典的独特理解。它不同于已有的任何版本,是我与《道德经》这场邂逅的独特结晶。
回首与《道德经》的这场邂逅,我深感庆幸。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更让我找到了与古人对话的桥梁。通过《道德经·云中歌》,我希望能够将这份思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古老的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