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平气法”和“定气法”的拔河拉锯

2025-06-13

二十四节气“平气法”和“定气法”的拔河拉锯

天文苑

辛丑年甲午月壬辰日

五月初四

20210613

阴阳流转判玄黄,廿四星辰挂玉堂

骤起云霾蒙紫极,频催笔战扰银潢

平分成器天机浅,定历观星法眼盲

解得璇玑三昧火,五纬七政自煌煌

  众人皆知,二十四节气存在两种划分方式,即平气法与定气法。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当下诸多针对这两种划分方式的观点,大多仅仅局限于表面层次的解读与争论。这些观点不但未能触及平气法与定气法背后所蕴含的天文历法内容以及文化意义,而且严重偏离了其本质内涵。

  部分观点片面强调某种方法的技术细节,仿佛将目光聚焦于显微镜下的一粒尘埃,却忽略了整个天体的运行规律;还有一些观点纠结于历史演变中的枝节问题,如同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徘徊,找不到通往核心价值的大门,进而忽略了节气作为古人智慧结晶的核心价值。

  这种状况使得讨论陷入了一种无意义的“拔河拉锯”之中。各方各执一词,犹如在战场上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对二十四节气划分方式全面、深刻且统一的认识。这种局面不仅无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反而让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逐渐被边缘化、被遗忘,令人痛心不已。

一、本质之辨:不明“气”,难探节气真谛

  二十四节气,宛如镶嵌在华夏农耕文化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古人对自然细致入微观察与深刻思考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其本质核心,皆在于一个“气”字。

  此“气”,并非虚无缥缈之物,而是阴阳消长、万物生长变化的能量与趋势,是节气划分与运行的内在依据,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丝线,串联起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点,让它们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然而,当下探讨平气法和定气法的一群人,大多对“气”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认识。他们如同在迷雾中徘徊的行者,未曾真正探寻节气背后“气”的运行规律。他们仅仅停留在划分方式的表面进行争论,争论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平气法与定气法在时间计算上的细微差异,却忽略了“气”这一核心要素。

  不懂“气”,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只能凭借微弱的直觉和模糊的印象,难以触及节气的本质内核。由于缺乏对“气”本质的理解,他们之间的讨论往往陷入无意义的拉锯。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形成拉帮结派、喋喋不休的局面。这种争论,如同无休止的噪音,不仅无法推动对节气的深入研究,反而会误导大众对节气的认知,使大众对节气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大众在纷繁复杂的争论中,如同置身于迷宫,找不到通往节气文化核心的道路。其实,这种无意义的争论毫无价值,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平气之误:平分一年非平气本质要义

  世俗之中,一种颇为**的观点认为平分一年就是平气法。这种看法反映出持此论者对天文历法的无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犹如盲人摸象,只触及到了局部,却忽略了整体。

  他们将“平气”简单地等同于“等分一年天数”,认为平分一年的天数就是平气法。在他们眼中,平气法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过程,将一年的天数平均分成二十四等份,每个节气对应一段固定的时间。然而,这种理解实在是过于肤浅。

  平气法并非单纯地将一年的天数平均划分成二十四等份。尽管从表面上看,平气法似乎是将一年进行了等分,但本质却并非如此。现代人不观察天象,也不看物候,只是拿着书本在那里咬文嚼字,动不动就拿些自己一知半解的文字内容来夸夸其谈,看谁都不顺眼,一言不合就开骂,真实是牛气冲天。

  也有人说实际上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速度并不均匀,近日点时运动*快,远日点时运动*慢。据此,根本就不可能进行平分,以此便会认为平分是一种理想和假想的状态,实则与平气法完全不沾边,平气的关键点并非在此。平气法所关注的“气”,并非是时间上的等分,而是自然界中阴阳消长、万物生长变化的能量与趋势的均匀分布。

  可以说,那些认为平分一年的天数就是平气法的人,大多没有古文基础,也不具备天文历法知识。他们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根本不懂节气划分的真正依据,也不明白“气”在节气划分中的关键作用。他们只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没有深入到节气的本质中去。

  从本质上来说,定气法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对一年的一种“平分”,只不过它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实际位置,将黄道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个节气对应黄经15°。所以,单纯从平分的角度来看,定气法和平气法并无本质差别,平分与不平分并非平气和定气的核心区别。那些执着于平分与否来争论平气与定气的人,实则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如同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口,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三、定气之伪:实际天象非定气专属特权

  一些人声称定气法属于根据实际天象确定节气,这看似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仿佛为定气法披上了一层科学的外衣,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伪旗号。难道在定气法出现之前,华夏人就没有根据实际天象来制定历法了吗?显然不是。

  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早在隋朝定气法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华夏先民就已经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天象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历法。他们如同勤劳的工匠,精心地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四季的变化等,总结出了节气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规律,从而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指导。

  那些说定气法是根据实际天象来确定节气的人,同样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只是找了一个看似合理、别人不好反驳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们忽略了在定气法出现之前,古人就已经根据实际天象制定了历法这一事实,如同只看到了花朵的美丽,却忽略了花朵生长的土壤和根系。

  可以说,无论是说平气法是平分,还是说定气法是根据实际天象确定节气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玩着语言游戏,拿着文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所说的话都不可信,也不足以取信。他们所论都只是只言片语,没有深入到节气划分的本质内涵中去,如同在知识的沙漠中寻找水源,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清泉。没有必要对这些无意义的争论过多理会,应该把目光投向更本质、更核心的内容,而不是被这些表面的争论所迷惑。

四、争论之实:话语权争夺下的虚耗之争

  争论“平气”和“定气”,本质上与浑天、宣夜、盖天三说的争论一样,都是一群文人在争夺天文历法的话语权。浑天、宣夜、盖天三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三种不同学说,它们之间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但谁也没有真正说清楚其中的内涵和核心,到今天依旧如此。各方学者如同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士,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却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同样,在“平气”和“定气”的争论中,各方也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没有人能够真正揭示出节气划分的本质规律。他们都是拿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当令箭,为了争夺话语权而争论不休,却忽略了节气划分的真正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这种争论,如同在黑暗的洞穴中挖掘宝藏,各方都在盲目地挖掘,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宝藏。不仅无法推动天文历法的传承和发展,反而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真正有价值的研究被忽视。

五、结语之悟:回归本真,远离虚妄之争

  在“平气”和“定气”的拔河拉锯中,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论。话语终结之处,凡是拔河拉锯、争论喋喋不休的地方,都是文人拉帮结派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最好远离,以免殃及池鱼,让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争论中迷失方向。

  我们应该回归华夏天文历法本真的节气划分,去探寻节气背后的“气”的运行规律,理解节气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而不是以讹传讹,跟着一群乌合之众讨论平气和定气。毕竟,水平不够、认知不到是无法进行有效讨论的,就算你说对了,对方也可能听不懂,这是认知的问题。

  理应以谦逊的态度,向真正懂的人真心求教,不断深入学习华夏天文历法的理论,理解华夏天文历法的内涵和价值。让这一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如同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亮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阅读9367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