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历法领域,长久以来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千百年来流传的干支数据曾被篡改。
这种片面且带有偏见的观点从何而来呢?
首先,学术界长期以来未能攻克万年历法的精准计算难题。万年历法涉及极其复杂的天文规律和数学运算,需精确纳入诸多变量因素,这对现有计算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极高要求。
其次,缺乏统一权威的历数体系作为参照。不同历数体系计算规则和精度标准各异,犹如没有统一度量衡,使历法研究如同在黑暗中摸索,难以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对于普通人而言,进行庞大的历法推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深厚的天文知识和数学功底,还需要专业的计算工具。即使是专业人士,在推演过程中也难免出现疏漏,导致数据偏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文苑精心编写了“星辉历度·天文历法计算器”。这款计算器功能强大,可便捷查询华夏四万六千多年天文历法数据。无论专业研究者需要深入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历法规律,还是业余爱好者想简单了解特定年份的历法情况,只需输入年份即可****相应历法数据,为天文历法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同时,考虑到很多朋友对天文历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些数据,与“星辉历度”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希望通过相互佐证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天文历法,探索这个神秘而有趣的领域。
《中国先秦史历表》简介
《中国先秦史历表》分为“冬至合朔时日表”与“朔闰表”两大部分。前者还原了公元前1500年至前105年的真实历日及月相情况,为殷商、西周历法推演提供了依据;后者依据史料及古历推步方法,复原了春秋至汉初的朔闰规律。该书通过现代天文推算与文献互证,确认殷商、西周历法是由实际观测天象决定的,历月与月相存在明确关系,日序由月相决定;同时,还复原了春秋鲁国的历法以及已失传多年的古六历中的鲁历,并进行了比*研究。
《中国先秦史历表》的年代范围可与陈垣《二十史朔闰表》相衔接。其内容包括“冬至合朔时日表”和“朔闰表”。“冬至合朔时日表”给出了公元前1500年至前105年这一时期真实的日月合朔日期和时刻,据此可以得知当时任何时刻的实际月相情况。对于殷商、西周时期而言,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真实历日表。“朔闰表”则上起春秋、下至汉初,是根据史料复原及古历推步方法编成的。《中国先秦史历表》可供研究殷周历史、年代,西周铜器断代,以及先秦历法、史书记载的学者使用。
批注:
“确认殷商、西周历法是由实际观测天象决定的”是《中国先秦史历表》公开的原句介绍。其实,应该明确华夏天文历法是根据“仰观俯察、远取诸身、近取诸物”的原则确定的,不单单依靠实际观测天象。仅依据天象是不足以作为依据的,应该是“天地时空全息”。所谓“天地时空全息”,就是对“天地时空”进行全方位扫描,做到无死角。
西元前1500年
西元前720年
西元前552年
西元前2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