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悦書院《黄帝内经》读书会第一课学习笔记

2023-05-04


读书会微信1.jpg

新悦書院《黄帝内经》读书会第一课学习笔记


课程主题:黄帝内经渊源


重点思考:


  1、新悦書院《黄帝内经》读书会所探讨的《黄帝内经》,是以“天文历法”为基准,并结合时空气运变化的“五运六气”来展开的,这是新悦書院对天文苑多年秉持之理论的承袭。这是一个非常新的内容,跟大家以往学到的很多理论内容都不一样,大家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随时跟我们交流互动。有任何可以随时向群主及管理员反馈,也可以直接在群里直接发起提问。


  2、我们读书会所有课程的立足点在“天与人”的“人天相参”上,根本于华夏文化的“天文、地文、人文”,大家在看待我们思考时,首先需要的是在思维有“天地人”三才的结构。


  3、大家学习我们课程时,首先不是考虑自己记住了多少内容,而是在结构上对《黄帝内经》是否有整体的理解和认识,这才是重点和根本。我们课程的根本点是促使大家在思维上有所突破,这是整体论思维和系统论思维范畴。思维上突破了,大家每一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的快速的入门学习《黄帝内经》。


  4、第一课《黄帝内经渊源》其立足点是让大家整体的来了解和认识《黄帝内经》,目的是让大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的掌握《黄帝内经》,因而内容是广泛的,大家抓住对自己有用的重点就可以了。


  5、第一课《黄帝内经渊源》也是本轮读书会课程内容的总纲,大家清楚掌握了其中的脉络,对大家后期学习将会有重大助益,因而本内容需要大家细细琢磨。


内容导航:


  1、《黄帝内经》之名

  2、《黄帝内经》成书与发展渊源

  3、《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关键

  4、医易根源而医易同源,《黄帝内经》与《易经》的相同与不同

  5、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6、学习《黄帝内经》相关图书推荐。


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之名


  自古以来对《黄帝内经》名字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好理解,有的不尽容易理解。


  《黄帝内经》,黄帝是借托之名,自古以来“黄帝”命名的书籍就很多,如:《黄帝外经》,《黄帝阴符经》,《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诸子论阴阳》,“《难经》异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三王养阳方》,《黄帝岐伯按摩经》,《黄帝外经》(为明朝时期所著),《神农黄帝食禁》,《黄帝长柳占梦》,《黄帝历》。


  《内经》与《外经》相参对应,内外两篇形成相互对应的相参相应。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卷。

  “素问”说的是从中医的根本上去,探究中医理论的根本。

  “灵枢”为神灵之枢要,“神灵”就是指人体气血系于天地之气的气化功能。《灵枢》所分析的,就是气的运化功能与规律。


《黄帝内经》成书与发展渊源


  《黄帝内经》最晚成形于五千年前,并非春秋战国,历代对此相关的描述都没有接近本质。


  课程立足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五千年前,并罗列讲述了考古发现的相关内容,以作为说明。


  提出“中华民族有400万年人种根,9700年文明大成”。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关键


  察外知内。简单如通过人体的外在观察就获知人体五臟六腑的情况。如:肝开窍于目,肝气不好,视力就会模糊。


  天人参应。今人理解的“天人合一”就是“天人参应”,只不过“天人合一”,大家的认识度高而已,本质还是“天人参应”。


  时布气立。干支就如同数字记录一样,记录着阴阳之气的变化。阴阳之气的变化由天干地支来标识。


医易根源而医易同源,《黄帝内经》与《易经》的相同与不同


  课程内容对比讲述了:《易经》与《黄帝内经》的结构内容,《易经》与《黄帝内经》的主体,《易经》与《黄帝内经》的内容,《易经》与《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应用。


  从易学、中医学,主张“医易同源”的内容来看。说医与易无关,是指易学所讲的天地四时,是就天地这个空间之四时而言。也就是说,易学是以研究天地之气运行规律为主;中医学所讲的天地四时,是以是研究人体自身气血运行的规律为主。而天地四时除了与四季现象直接对应以外,还与人体自身气血运行规律直接对应。说医与易有关,就是指医与易这二者所讲的天地四时阴阳五行是一致的。


  为什么会有“医易无关”、“医源于易”的争论?

  1、对中医的理论的依据含混不清

  2、相当一部分人对阴阳五行学说持有误解

  3、不了解阴阳、五行背后的来源依据。比如: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法就是依据天地之气运行规律来制订的。


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在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流传时代相当久远。大约到汉代重新整合此书时,是由多人之手辑轶、编次的。所以从事编辑的人如果未能窥中医学全貌,就会象盲人摸象一样,加入个人的一孔之见,经文出现纰漏也就在所难免。“群书博览,节节贯穿”可以补偏。


  2、学一点天文历法理论内容。天文历法是诸学科的基础,学习《黄帝内经》必然需要懂点天文历法。


  3、多感受一下身体的变化与花草树木的变化。简单如记录自己身体一天的变化。



  4、认真学习一点《文字学》。


  5、重点掌握五个学习方法


  ⑴、抓重点和关键问题。特点是: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⑵、要善于对比和思考,对相关理论,同一理论相关解释,要对比、思考。


  ⑶、理论与实践联系。联系实践更深刻理解,包括本人和他人实践。


  ⑷、理解与记忆问题。增加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建立在理解之上。要熟记。


  ⑸、总结习作。自己总结,从少到多,从博转约。要练习作,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黄帝内经》相关图书推荐


黄帝内经太素━━唐 杨上善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王冰

类经━━明 张景岳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 马莳

黄帝内经集注━━清 张志聪

审视瑶函━━明 付仁宇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


课堂互动:


五星与五行的关系


问:我想问一个就是说跟这课内容不太相关的,应该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问题。我一直就是说这个《黄帝内经》中,也有时候讲这个五星、五方。讲这个五行的时候对应这些东西,就是讲这个五星、太白星,就是木星火星火星啊!他们之间这个五行是什么关系。另外,中国古时候讲这个五星跟现在讲的五星是不是一回事?


答:五星是一样的,五星的称呼是一样的,就是和古代的五星称呼是一样。五星,是七政的内容。“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这是用来去端正天时的七大天体。那么五星和五行之间的关系啊,首先它是对于五星、五行的定义。对五行定义是五种气的属性。然而这五种气的特征属性的变化,它跟五大行星的变化规律是相一致,因而也就有了五星的命名。


问:呃,是不是就是,我这样理解好像这五星是不是也是相当于五个?纯粹的不是五星的一个代表啊,好像就是说它代表了一个背后的这种气场,或者说怎么样子的啊?不单单是这个星体。好像是一个系统,就像人天相参,五臟六腑一样。它不像是西医说的这个心,就是对应这个心,心包裹心的作用。这样理解对不对?


答:是的。


问:我觉得今天齐老师讲的还是挺好的,原来《黄帝内经》,我自己也看过。自己原来自学嘛,也没有什么老师教,就觉得确实挺难的。刚开始看这些天文的内容,跟天文相关的,或者说上古天真论,生气通天论啊!但是自从跟齐老师学以后,我感觉。那时候对天文是不太了解,就感觉古人讲的太玄乎了。确实这个天文还是很基础性的东西。你要懂了这个天文,以后可能学《黄帝内经》确实就相对来说容易。你整个思维就会开阔了,像原来一样,感觉好多东西都很难理解,好多东西都很不容易理解的。今天讲的齐老师讲的,感觉把这些知识点儿能串起来以后,以后可能学起来就会更好理解一点。


《黄帝内经》与《易经》一


问: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齐老师今天说到了很多《黄帝内经》和《易经》的比*。通过您的讲解,我就感觉《黄帝内经》和《易经》它是不是一体两翼?他们两个都是来源于天文历法。但两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我可以这么理解,是吧?


答:是的,可以这样理解的。


问:是。其实是一体两翼是吧,那是不是就是在每次或是讲课的时候,或者是说以后我们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都会经常提到这个《易经》。那如果是说那要想把这个《黄帝内经》学好,是不是这个《易经》你也必须得了解一些?是不是就很难?


答:是的,会有这个问题的。但目前的话,跟着我们读书会的话,大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易经》的内容,我们直接就穿插进来讲了,这个内容就不存在卡点。如果大家考虑自学的话,就建议大家是按照我前面所说的这五方面的内容:学一点天文历法理论内容,多感受一下身体的变化与花草树木的变化。简单如记录自己身体一天的变化。


问:那就是说以后就是会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就会穿插着来讲《易经》的内容,是吗?


答:是的。是穿插进来讲一些《易经》的内容,因为我们重点的主旨是在黄帝内经上。然后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翻阅易经的。比如你讲阴阳,《易经》讲的一些东西就是比**的。你包括“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是已经讲得非常好的,而这个内容《黄帝内经》里面就没有。


问:对。 是因为今天您这样一比*,我就感觉如果是说把这个《黄帝内经》更进一步学通的话,那我觉得可能是《易经》也要了解的,那你否则的话会很难。


答:是的,必不可少。


问:嗯,好的,我没有什么问题了。


《黄帝内经》与《易经》二


问:老师的话呢,讲的确实挺好的,因为《易经》、《黄帝内经》的话,就是可能有很多文言文的话呢,确实学的也不够扎实。希望老师在你后面讲的时候,最好就是贴近生活一些。咱们就是生活里面息息相关的一些东西了。同时也想问一下,包不包含针灸、脉络?其实可以把这些就是稍微扎实的理论多多多讲上几堂课,然后再往后再讲,我觉得好像更能够吸收一点。


答:包含的,包含五臟六腑,包含奇经八脉,包含十二经脉这些基础理论内容。


问:我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哈,因为《黄帝内经》,他终究也是中医,而且《易经》的话,本来就阴阳,就说中医里面看病一个讲究的是阴阳调和。所以的话呢,这两个应该是息息相关的。


答:是的,是息息相关的。


问:哦,明白,明白了。那,老师下一堂课是什么时候讲?


答:我们的读书会时间是每周三,下一次就是下一周的本晚。


整理:天文苑、新悦書院客服助理“枢衡机缘”


阅读209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