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研习录》序言:探寻医道,感悟人生

2024-12-31

书写者:保持神秘,不公开

探寻医道,感悟人生

2024年12月31日

  八十一天不短,我确信自己能坚持下来,但不确定的是学习效果究竟如何。这是工作以来,我在成人教育中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我近些年来最投入、最认真的一次,感觉收获满满,其中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重新认识了学习。

  以前很多东西都是自学,自学《黄帝内经》也是可行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的学习,那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如果想在中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这种系统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建立中医知识的框架,更在于对中医本质内容的深入解读,这需要扎实的相关知识功底作为支撑。在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自己未发现的知识盲点也会被提出来,通过查缺补漏,更有利于对每次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现在的学习状态就是回归学习本身,探索真理。

  在这八十一天中,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对医道的理解。大众对中医的理解很多都集中在阴阳上,包括一些临床的中医大夫也是如此。但阴阳只是用来认识万物并用于治疗人体的方法或者说术,即使可以通过对阴阳的极致把握来治愈一些疑难杂症甚至绝症,那也不是最终的医道。或许有人会问,至少它能解决病痛,不是吗?但关键是,那真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吗?那始终是外物。学习的治疗手段、所有外物的存在、一切经历的存在,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身,因此,关键是认识我们这个本身。

  如何认识呢?《黄帝内经》里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这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医道的一个方向,或者说,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已经告诉了我们医道何在——“就是那个方向。我们自身的频率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周围人的频率,当医者能够自如地存在于这个层面的理解和状态时,对病的把握或者说对病人作为一个的整体的调顺,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发生的了。因为在那个状态下,医者本人所带动的里,可能已无所谓的,一切只是身体的自然发生、自然结束。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也不是那个终点,而是天下无病的境界。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客观的变化就不存在,我们也不会去认识它,而是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当下这个时代更多无谓的消耗乃至死亡。

  其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癌症。这个最大的病名被创造出来,并被赋予最为人所恐惧的意义时,它本身对病人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身体症状本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跟亲朋好友谈起中医时,一再强调而非各种堆积的病名。当症状没有了,即使数据有变化,有所谓的又如何?高血压是病吗?它本质上也只是反映身体的一种客观变化,是人由盛至衰自然界生理的反馈,是身体对我们的告知而已。我们需要相对调节,尊重这个存在即可。

  然而,在被现代各种、各种欲望所裹挟的文化中,人们已难以去认识客观的身体本身。或者更进一步说,大多数人甚至不愿对自己负责,宁可花一生的精力在外物上,也不愿去面对身体的语言,也因此有了各种苦厄。我有时候会问自己,众生之苦如何解脱?我一度以为是去修行中医,去认知更多医术的可能。但即使古今医术过人的大夫,一生又能救到多少人呢?何况现下乃至未来,这个大环境下可能面对更多的死亡及其带来的生命的伤痛。

  我不禁再度思索起,问道、闻道。大道不在万物之中,却需要万物来展现大道。大道用文化来落实,也就成了道学,医道亦如此。真正的医道应是能渡众生、活人命。在当下扭转人们根深蒂固的理念和活法实为不易,一方面劝说对他人只是说而已,除非其人有缘或有劫;另一方面,人们总需要看见才会去相信,但他们又能从哪里去看到呢?只能从我们每个中医人、中医传播者自身做起。

  当我们活出中医倡导的生活状态,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活出自身的精彩人生时,自然会慢慢有人追随。这是最好的文化教育方式,但也是最有难度的地方。道阻且长,愿我们每个行路人都能通过中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做自己和他人的太阳。

  八十一天的《黄帝内经·灵枢》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依旧想说:学无止境。未来你如果参与了类似这样的课程,我想对你说: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学中医是对自己负责,进而也是对父母子女负责。其次,要学也要更多地去体验、去悟,如果暂时没有临床经历,不妨从患者的角度开始一一体验起来。


阅读360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