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介绍
咨询客服
会员中心
天文苑
文章详情
天文漫谈“北极星,天的中心”
天文苑
2025-08-08
天文漫谈“北极星,天的中心”
天文苑
己亥己巳己巳
四月初八
20190601
紫垣独峙领玄黄,列宿垂芒拱帝纲
量海槎横分野度,法金篆刻仰宸颜
枢机暗转知天道,璇柄潜移证岁康
德政高悬昭永夜,千帆犹藉此星光
北极星,因其毗邻北天极而得名。这颗看似普通的恒星,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却扮演着极为非凡的角色,承载着古人对天地、宇宙、政治和生活的诸多想象与智慧。
在古人眼中,北极星绝非仅仅是夜空中的一个光点,它更是“天中心”的象征,代表着天地的秩序、政治的哲学以及生活的智慧。
从对星辰运转的细致观测,到治国理念的深刻隐喻;从航海导航的实践应用,到神话传说的丰富想象,北极星始终以“天心”的姿态,贯穿于人类文明的长河。
一、天心北极:古人对天地极心的认知
北极是天地的极心所在,北极星是天空星象运转的中心。《史记·天官书》记载:“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里的“天极星”指的就是北极星,“太一”则是古代神话中至高无上的天帝。因北极星被视为天心所在,天文星图便以此为中心进行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就是以北极星为基准绘制的。
三国时期,杨泉在《物理论》中进一步阐释:“北极,天之中,阴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日、月、五星行太阴则无光,行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北极星被视为“天之中”,是阴阳消长、寒暑交替的枢机。它不仅是空间的中心,更是时空历序规律的基点。
那么,古人为何会坚信北极星是“天的中心”呢?这源于人肉眼观测的直观体验。当人们仰望星空,第一感觉便是星空如同一个巨大的球面━━天球,绝大多数肉眼可见的天体位置相对不变。随着地球自转,天球仿佛每日自东向西旋转,星辰也随之东升西落。然而,北极星却****,它几乎整夜都停留在原地,周围的星辰都以它为中心旋转,形成一个个同心圆。由于北极星的相对稳定性,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变动一次,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星空天象,古人便将其确定为“天的中心”。
基于这样的思考,古人以北极星为核心,将其周围的星群划分为“紫微垣”,并将其视为天帝的宫殿。“紫微”象征着尊贵与永恒,紫微垣便是天帝的居所。天空星象的命名往往基于人间万象:天上的紫微垣对应着人间的皇宫,北极星的“居中不动”对应着帝王的“南面而王”,星辰的环绕对应着臣子的拥戴。
二、北极星只是相对不动,并非永恒不变
北极星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时间缓慢移动,古今所指的极星其实各不相同。
地球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它的自转轴并非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是会绕着一个虚拟的轴缓慢旋转,这个周期大约为25800年,这种现象被称为“岁差”。简单来说,岁差就好像是地球在宇宙中“慢慢摇头”,导致北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而被称为“北极星”的恒星,其实是不同时期最靠近北天极的亮星。
举个例子,在周秦时期,北天极附近最亮的星是“天帝星”(即小熊座β星),当时它被视为北极星;到了隋唐至宋代,北天极逐渐移动到“天枢星”(即天龙座α星)附近,天枢星便取代天帝星成为新的极星;如今我们所说的北极星是小熊座α星(勾陈一),它距离北天极仅约0.7度,是目前最接近北天极的亮星;而再过1.2万年,织女星(天琴座α星)将因岁差运动成为新的北极星。
不过,岁差的周期长达数万年,极星位置的变化极为缓慢,在人类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几乎难以察觉。因此,一颗北极星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不需要更换。
三、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区:天上的“政治图景”
北极星作为“天的中心”,其周围的星群被古人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象征意义,形成了一个模拟人间朝廷的“天上宫殿”。《史记·天官书》对这一区域的星象布局有详细描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这段记载将紫微垣的星群对应为人间的政治结构:北极星(太一)是天帝,旁边三颗星象征“三公”(古代最高级别的官员),或许也代表着天帝的子嗣;后方弯曲排列的四颗星中,最亮的一颗是“正妃”,其余三颗则是“后宫”;环绕在外侧的十二颗星是“藩臣”,如同护卫皇宫的诸侯与大臣。整个紫微垣就像一座等级森严的皇宫,北极星处于核心地位,周围的星辰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的“天上朝廷”。
除了紫微垣,北极星周围还有“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中的其他两垣,以及“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星群,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完整天文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古人认识星空的框架,更是天文变化与人间伦理相互契合的重要理论依据。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辰运行规律与人间社会的道德伦理、政治秩序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天文变化可以推断人间的吉凶祸福。
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的政治隐喻
北极星的“居中不动”与“众星环绕”特性,不仅被用来构建天上的政治图景,更被引申为人间治国理政的准则。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的“北辰”即北极星,“共”通“拱”,意为环绕。孔子以北极星为喻,阐明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执政者若能以道德为根本,便能像北极星一样,稳居其位而得到百姓的拥戴,如同众星环绕北辰一般。
这一比喻深刻体现了古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治理**的关键不在于严刑峻法或强力控制,而在于执政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当执政者以身作则、推行德政时,自然会赢得民心,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和谐局面,就像北极星无需主动召唤,众星便会自然环绕其周围。
张横渠提出“为天地立心”这一理念,其根本缘由或许可追溯至天文历法领域,从确立天心北极中探寻答案。天文历法通过确立天心北极,实现了周天星象的有序排列。天心作为天地秩序的核心象征得以确立后,星空天象便呈现出自然的有序状态。这种有序性不仅体现在天象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当生民能够认知自身性命所系,明白自身在天地秩序中的位置与意义,自然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安居乐业。而这一过程,恰恰契合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深刻内涵,即通过确立天地的核心秩序,引导生民认识自身、安顿生命。
五、对北极星的利用:从航海导航到生活智慧
北极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航海、探险等活动中,它是人们辨别方向、测量位置的“天然罗盘”。
明代茅元仪所著《武备志》中,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利用北极星导航的过程:“开船乾亥离石栏,水十五托,看北辰星四指,灯笼星正十一指半,单亥五更取白礁……看北辰星十四指,灯笼星二指半是也。”这里的“指”是古代航海者测量星辰高度的单位,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船员可以确定船只的纬度,进而判断航行位置。
这种导航方法的原理基于地球的球体特性:北极星的高度角与观测者所在的地理纬度大致相等。例如,在北极点,北极星位于头顶正上方,高度角为90度;在赤道上,北极星出现在地平线上,高度角为0度;在北纬30度的地方,北极星的高度角约为30度。因此,测量北极星的高度,就能快速确定船只所处的纬度,这在没有现代定位技术的时代,是航海者不可或缺的技能。
古代航海者测量“指”的方法颇为巧妙。最初,他们将手臂向前平伸,五指并拢,以手指的宽度为单位估算星辰与地平线的距离。后来为了标准化,人们改用十二块正方形乌木板,最大的每边24厘米,代表“一指”,这与普通人手指的宽度(约2厘米)大致相当。“指”以下还有更小的单位“角”,通常情况下,一指分为四角,那么半指即为二角。这种简易却实用的测量方式,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
除了航海,北极星在陆路旅行中也同样重要。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写道:“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意思是,在云梦泽中迷路的人需要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人,则必须依靠北极星(辰极)才能返回。
明代巩珍在《西洋番国志》中也记载:“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弥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之隐蔽。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马观在《瀛涯胜览·纪行诗》中则用诗句描述:“欲投西域遥凝目,但见波光连天绿,舟人矫首混西东,惟指星辰定南北。”这些记载都印证了北极星在古代导航中的核心地位。
民间更是将北极星称为“定盘星”,意为它像杆秤上的基准点一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稳定的参照。这种对北极星的依赖,不仅源于其“不动”的特性,更源于人们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北极星的确定为人们带来了安全感与方向感。
六、结束语
北极星,这颗看似平凡的恒星,在人类文明中扮演了非凡的角色。它被古人视为“天的中心”,不仅是因为其在天球上的特殊位置,更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宇宙秩序的想象、对政治伦理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实践的智慧。从《史记》中“太一常居”的神灵居所,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隐喻;从紫微垣中模拟朝廷的星群布局,到郑和下西洋时测量纬度的“指角”单位,北极星始终以“中心”之姿,串联起天文观测、哲学思考与日常生活。
如今,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我们知道北极星并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它只是一颗距离地球约434光年的普通恒星。然而,这并不削弱它在人类文明中的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始终在观测与想象、文化与思想之间交织;真正的“中心”或许并非一个物理位置,而是一种能为万物提供秩序与意义的力量━━正如北极星以其“不动”的姿态,为星辰、为古人、为我们,始终指引着方向。夜空中的北极星依旧闪耀,它不仅是天文现象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探索宇宙与自我的文明灯塔。
声明:此篇为天文苑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
https://m.tianwenyuan.com/nd.jsp?id=364
阅读原文
阅读9639
分享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推荐文章
〖楚雄书香源〗2019《易经》研学营图集——游园篇
齊榮先生与Chat GPT AI 对话中医的核心与来源
中医理论的核心和来源,这是齊榮先生和AI新一次的对话
齊榮先生与OPEN AI对话天文历法选录
时下,Open AI 火爆全球,受万众瞩目。基于当下的热潮,忙里偷闲而半日赋歌的齊榮也随心随性从自身传播内容开始,就华夏本土天文历法跟Open AI 进行了一个对话,以此来感受AI的思辨能力,以及对内容和素材的处理能力。
天文历法,中国文化的元原本源
天文元原本源
天文历法内容纸质本,少量分享,发完待续
天文历法内容纸质本,少量分享,发完待续 乙巳甲申己巳 七月初六 20250828 案头星历积年深,未肯轻抛入俗尘。 却念朋侪常问取,始将稿本付楮巾。 三垣墨痕连节气,八卷芸香接古春。 不是雕虫争纸价,只缘同看月轮新。 常有朋友问我:“你写的那些关于天文历法、古算的小说,能不能做成纸质版?电子版翻阅起来,总觉得少了点‘落地’的温度。” ...
过去天文历法很接地气,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过去天文历法很接地气,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天文苑 戊戌己未甲寅 20180721 三代上民皆晓天,授衣观斗未曾差。 田夫识宿夜观星,织妇谙辰昼理麻。 大火西流知暑退,三垣东映促桑稼。 农经戍语融谣谚,历法传承继万家。 在久远的过去,天文知识并非仅为专家学者所掌握的高深学问,而是普通民众生活中常见的常识。无论是耕种的农夫、操持家务的妇女,还是年幼...
迷雾遮真容,寻源华夏历
迷雾遮真容,寻源华夏历 天文苑 乙巳癸未戊寅 六月十四 20250708日 雾隐真容溯本源,千年历法蕴乾坤。 農藏天象非关稻,岁记枯荣岂系暾? 周惑月规淆道统,今迷日轨乱轩辕。 正需破瘴清寰宇,复我华夏亘古魂。 在天文历法研究与讨论日益增多的当下,各种关于历法的观点和说法如繁星般层出不穷。 然而,众多声音中不乏对华夏天文历法的误解与歪曲。太...
《星辉历度·天文历法计算器》与《通行日历对照》2023━2035
《星辉历度·天文历法计算器》与《通行日历对照》2023━2035 天文苑 甲辰丁丑壬辰 20250123 舆论炸响朔望轮,大年三十隐五春。 月移九霄黄经引,小月悬空年兽吞。 三辰数据溯渊源,半纪悬疑困庶民。 莫道朔望循天序,谁知历法暗藏因。 2025年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月亮惹的祸!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的文章,如一颗投入舆论场的重磅炸弹,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各种质疑、不信任...
三种农历数据对照,答“五年没有大年三十”
三种农历数据对照,答“五年没有大年三十” 天文苑 甲辰丁丑壬辰 20250123 舆论炸响朔望轮,大年三十隐五春。 月移九霄黄经引,小月悬空年兽吞。 三辰数据溯渊源,半纪悬疑困庶民。 莫道朔望循天序,谁知历法暗藏因。 2025年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月亮惹的祸!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的文章,如一颗投入舆论场的重磅炸弹,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而...
还原二十四节气本真
还原二十四节气本真天文苑壬寅癸巳癸亥20230105时潮漫涌乱浮槎,西典强诠误岁华立命常嗟云蔽月,正名却恐镜蒙纱阴阳谱系开黄道,物候经纶蕴紫霞莫使鸿蒙失本色,千秋玄律即吾家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如潮水般涌来,人们只需轻触指尖,海量信息便扑面而至。然而,对于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这些文化瑰宝,市面上的解释却乱象丛生,令人深感忧虑。 不少人以西方思维生硬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