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台介绍
咨询客服
会员中心
天文苑
文章详情
“国学汇+天文苑”联合开设“天文历法”课程公告
2025-08-21
一、开设背景
天文历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远古时期,华夏先民以“观象授时”定四时、创“阴阳合历”适农时、立“二十四节气”导生活,构建起系统的天文历法体系,既奠定了中华民族科学探索的根基,也彰显了华夏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领先地位。这部“宇宙说明书”,记录着古人对日月星辰规律的洞察,映照着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
千百年来,华夏在科技领域久居世界前列,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成就斐然。近代科技滞后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转型阵痛,并非文化基因缺陷。以“道器合一”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是“德行天下”与“格物致知”的融合
━━
天文历法重观测实证,中医学讲整体辩证,国学以仁德为纲,三者共同诠释“天人相参”的深层智慧,打破了“人文与科学”的割裂认知。
解析天文历法,是解码传统文化的“金钥匙”。它能解答诸多文化疑问:《周易》为何以“观天文、察地理”开篇?紫禁城太和殿为何暗合“紫微星垣”布局?中医“子午流注”为何依时辰定经络气血?这些曾被误解为“玄学”的现象,在天文历法框架下皆有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展现中华文明以“整体观”探索真理、认知宇宙的独特路径。
今日重提天文历法,并非沉溺历史,而是激活古典文化的现代价值。面对全球气候危机,古人“敬天惜物”“取用有节”的智慧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东方方案;面对人工智能伦理挑战,“天人和谐”思维能为科技伦理注入人文内涵。天文历法是历史见证,更是未来的文化基因
━━
它提醒我们,文明进步在于传承中创新、对话中超越
二、联合办学优势
为确保课程专业性与系统性,国学汇特与天文苑达成深度合作,联合开设本天文课程。天文苑深耕传统文化与天文历法领域6年,长期专注于天文历法、中医中药、诸子百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研发与教学,已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从面向零基础学员的“天文历法入门课”“中医中药基础课”,到面向进阶学习者的“天文与诸子思想深度课”“节气养生提升课”,再到面向文化传播者的“师资培训高阶课”,覆盖不同学习阶段与需求,累计培养数千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与专业传播者,具备深厚的教学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双方依托各自优势
━━
国学汇在传统文化推广、教育生态搭建上的资源整合能力,结合天文苑在课程研发、专业教学上的成熟体系,共同打造“理论扎实、实践落地、传承有序”的天文课程,为学员提供兼具文化深度与科学严谨性的学习体验。
三、课程定位
(一)文化根脉与科学思维的融合桥梁
1
、
以中华传统天文历法为核心
:
梳理华夏文明在宇宙认知(如“天圆地方”模型)、时间哲学(如“干支纪年”)、自然规律(如物候观测)等领域的智慧,构建“文化溯源+科学验证”双轨学习体系。
2
、
打破传统与现代界限:
用现代天文学验证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借天文历法解读《尚书·尧典》《史记·天官书》等经典,实现跨时代深度理解。
(二)实践导向的传统文化创新引擎
1
、
设计“基础认知-跨学科应用”二级路径:
基础阶段掌握核心概念,应用阶段融入天文计算、节气实践、生态设计等动手环节,聚焦知识转化与文化应用。
2
、
以“天人相应”为核心理念,联动多学科:
将天文知识与中医养生(节气食谱)、易经思维(星宿与卦象)、生态管理(节气种植)结合,培养学员对中华文明的整体认知与创新应用能力。
(三)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激活计划
1
、
挖掘历法生态价值:
整理古人“顺时而作”“因地制宜”的经验,为现代生态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提供东方参考。
2
、
推动传统与现代对话:
围绕人工智能伦理、气候变化等议题,组织“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研讨,弘扬“整体观”思维,助力文明创新发展。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
掌握核心理论:
熟练掌握二十四节气推算原理、二十八星宿分组逻辑(东方青龙等)、阴阳合历(农历)置闰规则,理解天文历法与农事、医学、“天人合一”哲学的关联。
2
、
构建认知框架:
解析天文历法在《诗经》星象描写、中医“子午流注”、天坛建筑象征中的底层逻辑,建立“观测(记录月相)-计算(推算朔望月)-应用(设计节气活动)”的科学链条。
(二)能力目标
1
、
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模拟天文观测(用星图识星宿)、节气活动设计(策划“春分竖蛋”)、生态规划(阳台节气种植),提升数据解读与工具操作能力。
2
、
跨学科转化能力:
结合多领域开发成果,如编写《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设计儿童天文启蒙课程、制定家庭可持续生活方案。
(三)价值与社会目标
1
、
价值目标:
以天文历法为“文明密码”,增强文化自信;对比中西方宇宙认知,拓展全球视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态伦理。
2
、
社会目标:
与学校、社区共建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就业支持;通过公益讲座、社团活动,推动天文历法从典籍走向大众生活。
五、课程计划体系
以“天人相应”为核心理念,依托国学汇与天文苑的联合教学优势,构建“基础认知-实践应用”二级进阶体系。
(一)线上天文历法入门班(面向零基础学员)
1
、
课程目标:
帮助零基础学员快速入门,掌握天文历法基础概念与简易应用。
2
、
课程内容(8节课):
涵盖天文历法起源、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二十八星宿基础认知、阴阳合历与传统节日关联、天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易应用。
3
、
课程形式:
共4次线上课(每次包含2节内容),通过小鹅通平台录制,支持1年回放,配备电子课程讲义。
4
、
定价:
399元/人。
5
、
专属福利:
报名即赠送2026年国学日历一本(含节气知识、星象解读、传统习俗等内容,助力日常学习与应用)。
(二)登封线下实践进阶课程:
3天2夜天文+国学实践营(面向有基础学员)
1
、
课程目标:
提升应用与跨学科整合能力(双方联合设计课程,共享教学资源,课程核心内容与原实践营一致,仅调整学习地点至登封)。
2
、
时间与规模:
3天2夜(含2个完整白天、1个夜间观测时段,每日9:00-17:00为主教学时段,含午休1
、
5小时),每季度1期,限额30人(确保教学质量)。
3
、
地点:
登封市合作文化基地(选址自然环境开阔、光污染少的区域,便于夜间天文观测,周边配套完善,保障学习与住宿体验)。
4
、
核心课程内容:
(1)理论深化与专题研讨:
围绕《诸子百家与天文历法》展开,分析儒家“敬天”、道家“法自然”等思想与历法的关联,同步解读经典典籍中的天文智慧。
(2)天文实操训练:
学习传统节气推算、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方法,现场指导纠错,巩固核心计算能力。
(3)跨学科实践体验:
结合天文苑中医课程体系,指导制作“节气养生茶”,讲解节气对应的养生原理;同步开展节气农事活动(如春分播种、秋分收割,依当期节气调整),理解“历法指导农时”的实际意义。
(4)夜间天文观测:
学习星图使用技巧,结合肉眼观测识别二十八星宿、月相等,分组完成星象观测记录,沉浸式感受星空与历法的关联。
(5)成果设计与交流:
以“天文+国学”为主题,分组设计应用方案(如策划社区节气活动、编写儿童天文启蒙小课程),展示方案并接收点评建议,形成实践成果。
5
、
课程亮点:
(1)专业延续:
完全保留原实践营核心教学内容,确保知识体系连贯、实践环节完整。
(2)地域适配:
结合登封自然环境优势,优化夜间观测体验,同时保障农事实践、室内教学等环节的开展质量。
(3)多维指导:
融合天文、国学、中医多领域知识,提供全面学习支持。
6
、
定价:
3980元/人(含课程费、教材费、3天2夜住宿(双人标准间)、全程餐饮(报到日晚餐至结营日午餐)、星图及观测辅助材料使用费、农事实践材料费,不含学员往返登封的大交通费用)。
7
、
配套服务:
赠纸质《天文+国学实践手册》(双方联合编制)、定制便携星图、课程成果证书(由国学汇与天文苑联合颁发)。
六、报名与咨询
1
、
线上入门班:
滚动招生,报名即开通课程,支持1年回放。
2
、
登封实践营:
每季度1期,开营前15天截止报名。
声明:此篇为天文苑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
https://m.tianwenyuan.com/nd.jsp?id=366
阅读原文
阅读3975
分享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推荐文章
三月三,祭轩辕
昆明太华山气象站一得测候广场
实地教学
天文苑六周年纪
天文苑六周年纪乙巳乙酉甲辰星辉日历八月十一通行日历八月十一20251002六载星霜拓路长,历承华夏韵流芳。晨研灵枢传医道,夜探星辉溯古章。Ai 助课开新境,典籍刊行续旧光。且待同心征远途,再携文火照苍茫。 2025年10月2日,国庆次日如期而至,天文苑亦迎来第六个生辰。自2019年肇始至今,从最初三年的探索孕育,到四年的实操成长,再到如今第六年的沉淀突破,天文苑始终以天文历法为根脉,在...
未来五年,文化领域热门赛道,华夏天文历法当仁不让
未来五年,文化领域热门赛道,华夏天文历法当仁不让 齊榮 天文苑 乙巳乙酉丁酉 20250925 华夏星历蕴古芳,千年智慧焕新光。 非遗护脉政策暖,大众寻根意韵长。 五载深耕磨实学,一心转型弃西章。 待看潮起乘风日,共续文明万里航。 当文化自信成为时代发展的鲜明底色,当古典智慧与现代需求碰撞出璀璨火花,一条承载华夏千年文明基因的赛道正悄然崛起━━...
当你过的节气准则错了,你的身体也就紊乱了
当你过的节气准则错了,你的身体也就紊乱了 天文苑 乙巳乙酉癸巳 20250921 节气,是古人观象授时的智慧凝结,是天地万物阴阳消长、寒来暑往的自然节律刻度。从立春草木萌动到冬至万物伏藏,二十四节气如同大自然的“隐形时钟”,精准勾勒出四季更迭的节奏,指引着人类的生活与劳作顺应天地规律。 然而,若节气划分的时间出现偏差,这份天地节律便会彻底紊乱。古人确定节...
借古籍之智解现代两性教育困局
假如直播能穿越千年,“星语时光”带你遇见三垣二十八宿
为什么写《星语时光:我在直播间唤醒三垣二十八宿》 齊榮 乙巳乙酉庚寅 七月廿七 20250918 网络喧嚣蔽远穹,忽惊星图入屏中。 三垣错落承千古,廿八昭回映碧空。 主播妙语传幽意,网友丹心续古风。 莫道斯文今渐远,一窗直播越时空。 当传统文化在快餐式娱乐的冲击下逐渐式微;当人们沉迷于虚拟社交,却遗忘了头顶那片古老星空的奥秘;当网络世界的喧嚣掩盖...
星子落在纸页上:一些想说的心里话
星子落在纸页上:一些想说的心里话 齊榮 乙巳甲申辛未 20250830 这世界有时挺有意思,不管做什么,总难免遇到些叽叽喳喳的声音。不支持也就罢了,偏要带着抵触和排斥的情绪,哪怕选择漠视,也比用敌对的眼光盯着强。对这类人,我们向来直接━━不接茬,也不迁就。当然,该说清楚的问题,还是得好好说。 有人问内容考据是否扎实。把天文历法写成小说,是多年的想法。创建天...
天文历法内容纸质本,少量分享,发完待续
天文历法内容纸质本,少量分享,发完待续 乙巳甲申己巳 七月初六 20250828 案头星历积年深,未肯轻抛入俗尘。 却念朋侪常问取,始将稿本付楮巾。 三垣墨痕连节气,八卷芸香接古春。 不是雕虫争纸价,只缘同看月轮新。 常有朋友问我:“你写的那些关于天文历法、古算的小说,能不能做成纸质版?电子版翻阅起来,总觉得少了点‘落地’的温度。” ...
迷雾遮真容,寻源华夏历
迷雾遮真容,寻源华夏历 天文苑 乙巳癸未戊寅 六月十四 20250708日 雾隐真容溯本源,千年历法蕴乾坤。 農藏天象非关稻,岁记枯荣岂系暾? 周惑月规淆道统,今迷日轨乱轩辕。 正需破瘴清寰宇,复我华夏亘古魂。 在天文历法研究与讨论日益增多的当下,各种关于历法的观点和说法如繁星般层出不穷。 然而,众多声音中不乏对华夏天文历法的误解与歪曲。太...
“浑天、宣夜、盖天”三说之争:一场被文人误读的宇宙认知坍塌
“浑天、宣夜、盖天”三说之争:一场被文人误读的宇宙认知坍塌天文苑癸卯丁巳丙午四月初十20230528天论纷纭辩未休,浑宣盖说各争筹。文心妄解玄机谬,史笔空描日月浮。曲解星图遮皓宇,强编谶纬惑金瓯。千年遗毒今犹在,误把虚言作斗牛。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中,“浑天”“宣夜”“盖天”三者的争论,历来被视为学术思辨的典范。 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便会发现,这场争论的实质并非理论创新,而是上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