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天文,读不懂中国文化
天文历法是中国文化诸学科的基础。不懂天文历法,读不懂中国文化;不懂天文历法,读不懂诸子百家;不懂天文历法,读不懂易学体系;不懂天文,读不懂中医学;不懂天文,读不懂《周易》、《黄帝内经》。
戴震曾说:“予弗能究先天后天、河洛精蕴,即不敢读‘元亨利贞’;弗能知星躔岁差、天象地表,即不敢读‘钦若敬授’;弗能辨声音律吕、古今韵法,即不敢读‘关关雎鸠’;弗能考三统正朔、周官典礼,即不敢读‘春王正月’”
意思是说:我没弄明白先于天时与后于天时、河洛精蕴之学问,不敢读元亨利贞;不知晓星躔岁差、天文现象与地表经度纬度,就不敢读钦若昊天,敬授民时;不会分辨声音律吕、古今韵法,就不敢读关关雎鸠;没有考证三统正朔、周官典礼,就不敢读春王正月。
作为满清时期的有名学者的戴震亦能如此治学、看待中华思想理论,试问,当今当又有几人?
不说远的,就拿“予弗能究先天后天、河洛精蕴,即不敢读元亨利贞”中的“先于天时与后于天时”来说,我们当今又有几人真贞明白其中的内涵呢?
关于讲述“先于天时与后于天时”的经典名句是“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我们很多人在解释的时候都说:先人在先天时代做事,天合于人而不违背人,人与自然协调得十分完美;后天时代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先天之时天人和谐一致,后天之时天人间的相互协调则有所欠缺。我们一个很普通的不了解多少理论思想的人都知道现代汉语解释的“先天”是天没有生出来,“后天”是天已经生出来。换句话来说,天都没有生出来,人怎么跟天相合而不违背呢?如此无理无礼的胡说八道、胡说霸道,竟然被无数的不加思索的人广而传之。
孰不知“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说的是先于天时与后于天时,先于天时到来之前而不违背天时,天时到来之后而奉顺于天时。《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王冰注说:“先天后天,谓生化气之变化所主时也。”说的是:“先天后天是生化之气变化主宰天时的指代,生化之气太过则岁运之气先于天时而至;生化之气不及则岁运之气后于天时而至。”
不说远的,就一些简单古诗文来说,很多文段可能是它认识你,你却一点都不认识它。比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日出东南隅”,一些会抠字眼的人就会说“日出东方,唯我不败”,没有“日出东南”,只有“日出东方”。
想想你还是挺想笑的。“日出东南”是初春的天象。这是时节变化,天象变化而呈现的变化。日南至——冬至之后太阳开始北回,大地逐渐返春,在古人的眼里,初春季节,太阳是从东南方位升起来,西南方位落下。《准南子》说“天有四维”,“日冬至,出东南维,入西南维………夏至,出东北维,人西北维”。冬至之后春分前这段时间,太阳不是从正东方位出来的而是从东偏南升起来的。这一个在彝族十月历十杆测影法中可以清楚了解到。《山海经・大荒山经》中也记载了六座日出日入之山。六座日出之山,六座日入之山,两两相成对。
这样的一个天象写景,不仅把罗敷的勤劳、善良写出来,也衬托了少女罗敷的美丽,罗敷如初春般的含苞待放,如同初春般的令人可亲可近。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写景,却给了读者很多读懂、了解罗敷的信息。
“采桑城南隅”也仍是写初春的天象。初春天,阳气始回,草木萌动,太阳从南照过来,靠南的枝、芽、叶、果,总是先生先发,所以是采桑城南隅。
再如《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很多人都把北辰说成北斗,但北斗不是北辰,北斗是周天旋转的,不是那颗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星星,北极才是哪颗星星。
等等有太多的内容可以罗列,在此仅说明问题,故不再过多罗列。
往简单来说,不懂天文历法不说读古籍,读诸子百家了,就连基本的、简单的古诗文你都读不懂。读都读不懂,又何来传承、传播中国文化呢?
章太炎说:“不懂天文历法及音韵训诂,不能读古书。”但凡有心、真心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你从头开始,回炉重练,先好好学学中国文化的天文历法,再出来传播思想和理论。因为没有天文历法,你的思想和理论天然的就是残缺的,在你这里就残缺不全的,在你教的弟子哪里更是残缺不全了。所以说,不懂天文历法没有资格说传统文化。不要生气,没资格就没资格了,承认就好,变得有资格就可以了。